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祀”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到中国,很多人误认为韩国把“端午节”作为韩国人创造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感到难以接受。
事实上,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性的民间祭祀活动,虽然也用“端午”这个名称,但活动的内容与我们国家的端午节习俗和端午节涵义完全不同。所谓彼“端午”非此“端午”也。
饮食方面
中国:粽子的品种、花色都日益繁富,形状、用料和馅类亦按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而有所不同。
韩国:端午祭,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习俗方面
中国: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
韩国: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白白的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菖蒲汤(???)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演出和运动会,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
纪念方面
中国: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韩国: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影响方面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端午节几乎是全民共庆的一个节日(毕竟是有假期哟),中国56个民族中有36个民族是过端午节的,而在韩国其实除了江陵之外的其他地区,对端午祭,其实很多韩国人已经不是那么重视了。
“端午之争”其实也并非坏事,2005年年底,中国也开始对文化遗产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和登记,并把6月的第2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学会重视传统文化,这是中国的一个进步,之所以有这样的进步,可能也是因为“江陵端午祭”给我们上了一课。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